在遥远的西非—塞拉利昂共和国,活跃着一群年青人——403地质队赴塞拉利昂找矿的9名队员,他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就是这样的一群年轻人,他们作为我队实施“走出去”找矿战略的先行军,在年青的领队——曾荣获局首届地勘技能大赛冠军和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的胡夕鹏率领下,从
他们在疾病频发的工作区、极度贫穷落后的村庄、生活环境十分艰苦的陌生国度,用行动诠释了“三光荣”精神,用挚着谱写出一段感人的故事,让青春在异国他乡闪闪发光。
塞国分雨季和旱季两个季节,每年的最高温出现在旱季末期的4月,他们去后刚好赶上了最酷热的季节,工作期间大多数日子气温高于
2010年才从中国地大毕业的曾宥元,背着磁法仪,手握测量器,测第一条线时,就出现头晕症状,汗水象雨水一样直往下淌。领队胡夕鹏立即安排他停止工作,原地休息,并吩咐每人都吃上准备好的中暑药,地质组长刘林和物探组长秦飞主动上前为队友解下沉重的仪器,递水送药,半小时过后曾宥元症状才稍有缓解,地、物、化工作人员丝毫不敢懈怠,又开始投入工作。在下午5点钟左右收组回驻地时,大家要步行几公里赶回上车,领队胡夕鹏也抗不住烈日,出现头痛、眼花的症状,刘林见状,不顾自身背有沉重的标本、样品、工具及资料,强行将领队的工具包抢去背着,好让病汉轻松走路。野外地质工作中午都不回来,“馒头+水”或“木薯+水”就是大家每天的午餐,项目负责彭中山每天都要背上2大瓶水,兄弟伙水喝干了,他那里就成了加水站。每天采集的土壤样品,化探组长邓远文总是抢着装入自己的背包。
塞国45天,由于气候、环境不适,9名队员有4名分别出现疟疾、眼睛发炎红肿、淋巴肿大、腰椎突出及痔疮等病症。这期间,邓远文的奶奶不幸到另一世界了,听到消息的当天,虽然他整晚都没睡着,但他还是怀着悲痛的心情坚持上山和队友们战斗在一起。兄弟们与之同悲,三天没喝酒,以告慰老人家的在天之灵。
塞国的部分蚊子带有疟原菌, 1名队员不幸“中奖”,病菌入体,高烧达42度,脸蛋红得象火,并冒出了“豆豆”,合作伙伴塞维林公司的员工林场彪哥当起了临时医生,找针弄药控制这名队员病情,炊事员胡阳波那段时间是又当爹来又当妈,陪睡、陪乐还精心组织伙食,不顾疲劳从身心上关怀照顾。队友生病期间,领队胡夕鹏每天回驻地,第一件事不是冲凉吃饭,而是询问队友病情态势,从精神上鼓励生病队员。在大家的精心护理和照顾下,5天时间这名队员病情就明显好转。
在踏勘几内亚边境矿点的那几天,每天都要乘车200公里路程,工作区距离几内亚国土甚至不到
那里白天根本没有电,都是晚上发电,发的电只管照明和电冰箱用电,存储的那点电要等急用才打开,急需作资料时才打开电脑。白天上山,晚上做资料,也没有电风扇,实在热得不行,大家就只穿个“火把”短裤,虽然全身大汗淋漓,照样坚持工作。出国时,由于不便带过多的工具去,为确保采集样品、资料的完整性,他们可是想尽了一切可想的办法,连厨房里的工具都派上了用场,他们把秤、蒸隔、菜刀、水盆等用来进行样品缩分、小体重测试等,蒸隔当60目筛子、菜刀当缩分切割工具、水盆盛水来测小体重。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塞拉利昂的风景虽好,但队员们却无暇欣赏。每天早出晚归,头顶烈日,爬坡上坎,劈树开路,他们却无怨无悔,为的是取得工作上的进展,不辜负领导的期盼和亲人的嘱托。
走出国门,祖国的利益和尊严高于一切。队员们不仅严格遵守外事纪律,谨言慎行,不做有辱人格、国格的事,充分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而且在工作与生活中学会了与当地人和睦相处,无论是对待雇请的当地民工还是当地人民,他们象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从而与塞拉利昂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下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创造了条件。(蒋玉奎、胡夕鹏等)
野外地质填图
行进途中
槽探编录
木薯+水=队员们的午餐
领队胡夕鹏与当地洛琴小学的小朋友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