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峨眉仙山”的守护者
2023-02-16
文:四川省第七地质大队

近日,《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系列纪录片《仙山峨眉 大佛凌云》,在CCTV4播出。开篇由省地质局403地质队专家舒洪平介绍了峨眉山千万年的地质演变,各类岩性和构造,地质发展史。该纪录片通过巧妙的手法和细腻的情感,讲述了科研工作者、原住民、管理者等参与和推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故事,随着该纪录片的播出,403队地质科研工作者的身影再一次出现在大荧幕上。

邹峰作为峨眉山景区地质灾害督导排查的“巡山人”,像往常一样早早的整理好鞋袜,沉甸甸的背包里装好地质罗盘、皮尺、红外相机、干粮和水,同队员们一行四人开始向山上出发,一路上穿过密林,在陡峭的山路里爬行,一半是雨水,一半是汗水。

峨眉山景区公路地灾隐患排查

“继续垮塌的可能性很大,请务必做好监测,做好垮塌堆积物的清理工作,设置道路交通警示牌。”403队勘察院总工程师舒洪平一边做着记录一边向峨眉山景区管理人员说道。由于峨眉山区雨量充沛,景区道路多次因山体滑坡、塌方造成中断,403队第一时间参与景区道路抢险疏通工作,转移游客,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充分发挥好驻守督导单位的技术支撑作用,排除次生灾害隐患,提出科学防范措施,最大限度保护游客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

省地质局403地质队于1987年从会理旧部迁往峨眉,成为驻扎在这里的一支地质劲旅,在峨眉山市委市政的关心与支持下,参与和推动了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峨眉山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峨眉九里特大滑坡监测预警

403队专家在高桥镇进行地灾防治宣讲

403队长期服务于峨眉山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先后编制了峨眉山市“十三五”、“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以及“4.20”庐山地震专项地质灾害规划,从2015年至2022年,连续8年承担了峨眉山市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工作,负责峨眉山市汛期地质灾害巡排查,日常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抢险和灾后治理等。定期派出地质专家团队向群众讲解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发放宣传资料,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有效提升当地群众识灾、防灾、避灾意识和预警响应能力。成功预警了峨眉山市普兴乡特大山体滑坡、峨眉九里镇王山—抓口寺特大山体滑坡、峨眉山市九里镇兴阳村4组陈教坡滑坡等重大地质灾害,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可。

峨眉山市文旅普查外业工作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因为重视保护生态环境,栖居于此的人们也享受到了生态价值转化的成果。近年来,403队作为驻扎在本土的专业地质队伍,充分利用汛期督导驻守与技术支撑单位的有利条件,积极参与峨眉山市地质灾害勘查、设计、施工以及工勘、各类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护、土壤污染防治、河流健康评价等地质服务项目。承担完成的《峨眉山金顶十方普贤像、华藏寺等改造工程地质勘察》项目荣获四川省优秀勘察三等奖。2019年,随着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的开展,403队承担了峨眉山市文旅普查外业工作,充分利用自身专业技术优势,为峨眉“文旅兴市”,及文旅融合、扩容提质、景城一体、全域旅游注入地质元素,讲好地球故事。

峨眉山市市长陈林强推进龙池湖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勘察(403队承担)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类从大自然中走来,又在敬畏自然中繁衍生息,代代相传。2022年,峨眉山市积极探索EOD模式,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403队作为峨眉地区区域地勘单位,本地深耕细作开展了一系列地质工作,取得了较为丰富地质资料与成果。积极组建专家团队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数据分析,结合EOD项目中的峨眉山南部苦蒿坪片区、龙池湖至泗溪沟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峨眉山南部片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三大重要板块,提出了科学的综合开发建议。同时承担了峨眉山市龙池湖及四溪沟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勘察、龙池湖底泥调查评价、峨眉山市高桥镇严寺村石灰石矿生态修复、峨眉山市龙池镇万村砂石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等项目,助力峨眉山市加快推进EOD 模式项目,共促峨眉山市生态环境治理效果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可持续发展。

峨眉网红打卡地“四溪沟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展望新时代新征程,403队将继续按照四川省地质局“为工业找矿、为产业和民生服务”工作基调,主动融入地方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实施“地质+”战略,将在绿色建材资源开发、地质灾害防治、岩土工程勘察、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水资源、地热调查开发等方面与峨眉山市开展更为深度的合作,当好“峨眉仙山”的守护者,共同绘就“养心峨眉、悠然南山”的秀美画卷。(文/贾洁岚 图/徐鑫 高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