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终于得了一个摔不坏的金罗盘
2020-05-19
文:四川省第七地质大队

十三年,他用坏了一个又一个罗盘;十三年,他终于收获了一个“用不坏的罗盘”——2020年1月,在四川省地质学会组织的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评选活动中,他荣膺“金罗盘奖”。

当这个“用不坏的罗盘”送到他手中时,大家纷纷向他竖起大拇指,赞誉之声不绝于耳。证书是薄薄的一页纸,寥寥不足百余字,却见证了他十三年踏遍青山、披荆斩棘的努力与付出。他,是地质工作者陈敏。

 

 C:\Users\Administrator.ZGC-20140623DQP\Desktop\金罗盘奖获得者陈敏:踏遍青山十三年2(最终定稿).files\image001.jpg

 

作野外地质记录

 

前路向西

江西,在四川省东边,中间跨着湖北和重庆,隔着1000多公里的路程。陈敏是地地道道的江西人,到四川上学,最后留在了四川。羁鸟念旧林,池鱼思故渊,远离了父母,作别了家乡,陈敏说自己其实有一些不舍,但是好男儿志在四方,陈敏选择了乐山,决定扎根在207,故渊在东,但前路向西。

2007年,初到乐山,陈敏就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三江福地,万众来朝,一衣带水间是乐山人的闲散与浪漫,江水渔船相映成趣,陈敏从这座城市里读到两个字:舒适。然而舒适并不是这个年轻人的目的,他向单位请缨去到了更西边的金阳~金口河项目。当踏上西行的汽车,陈敏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地质生涯。

踏遍青山

“其实当一座座高山被我们征服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地进步!作为一名地质人,就应该有着踏遍天下群山的豪迈气魄”。这是陈敏2014年写的散文《踏遍青山》里最末一段。

雷波县小沟磷矿详查,是当年207队手里的重点项目之一。初出茅庐的陈敏在这里见到了巍峨的高山、险峻的峡谷。每天清晨,陈敏会收拾好装备,从驻地出发,沿着水泥路走到蜿蜒崎岖的山路,又在山路的尽头进入没有路的林子和山谷,淌过潺潺的溪流,穿过茂密的灌木丛,人还在半山腰,身上的贴身衣服就已经湿了个遍。


C:\Users\Administrator.ZGC-20140623DQP\Desktop\金罗盘奖获得者陈敏:踏遍青山十三年2(最终定稿).files\image002.jpg


2008年,陈敏在小沟


陈敏说搞地质,首先你得认识它,而认识它的前提是你得去征服它。在项目上的两年,陈敏的足迹踏遍了小沟的犄角旮旯,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山头,他把山沟沟里很多的小地名装在了心里,也把从理论到实践的收获装进了心里。对陈敏而言,上山的路是越走越小,越走越窄,但勘查的路却是越走越宽,越走越大。


 C:\Users\Administrator.ZGC-20140623DQP\Desktop\金罗盘奖获得者陈敏:踏遍青山十三年2(最终定稿).files\image003.jpg


登顶山峰,俯看群山


陈敏说野外的日子陪伴他最多的除了罗盘、地质锤,可能就是两本书了,一本《磷矿勘查地质规范》,一本《沉积岩石学》。前两样陪着陈敏经历了磷矿勘查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现场,每一段时光,从地质填图到钻探编录,从探槽施工到化探测量,陈敏笑言,把罗盘和锤子凑到鼻子上,你能闻到一种特殊的味道——那种充斥的汗水的咸咸的酸甜苦辣。

野外的闲暇时光总是容易培养出地质人的业余爱好,所以有人成了“棋圣”,有人成了“食神”,有人成了“摄影家”,而陈敏却选择了成为“书虫”。他喜欢没事就把自己粘在书上,手里的两本书,从目录翻到参考文献,又从封底翻回封面,来来回回,随着书页开始卷边,磷矿勘查的全貌也在陈敏心中逐渐展平。

马边、雷波、金阳、布拖……

磷矿、铅锌矿、多金属矿产、矿产资源综合调查评价……

一年又一年,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从一种项目做到另一种项目,陈敏穿越四季,踏遍了一座座地图上的高山,也踏遍了一座座技术上的高山。


 C:\Users\Administrator.ZGC-20140623DQP\Desktop\金罗盘奖获得者陈敏:踏遍青山十三年2(最终定稿).files\image004.jpg


小沟磷矿勘探项目部留影


从技术人员逐渐成长为组长、项目负责,2016年,因为能力突出,陈敏被提拔为二级实体资源环境院副院长。

这一年,还有一件大事值得铭记——他又回到了小沟——那个他曾经出发的地方,牵头主持雷波县小沟磷矿勘探。

最终,小沟磷矿勘探共计完成钻探施工15519.47米,槽探施工5885立方米,完成货币工作量4500万元,探获磷矿石资源量3.3亿吨。

数字是冰冷的,但背后那些踏遍青山的汗水和付出却暖乎得让人流泪。

爱和愧

从毕业到如今,十三年的时光里,陈敏经手的项目,很多都是以“优秀”的评审等级获得通过,他参与的“雷波县小沟磷矿详查”项目更是获2014年度国土资源部科技技术二等奖,参与编写的《雷波县芦云寨子磷矿普查地质报告》获2017年度四川省地矿局地质科学技术二等奖。

他说做项目就像养孩子,你怎样,你的孩子便怎样,你付出多少,你的孩子便长大多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熬更守夜的加班像极了半夜里为孩子冲奶粉,那些风餐露宿的忙碌像极了领着孩子学爬行、学走路,而那些不折不挠的技术攻关则像极了为孩子操碎的心。踏遍青山十三年,那里面是陈敏对地质事业满满的热爱。


 C:\Users\Administrator.ZGC-20140623DQP\Desktop\金罗盘奖获得者陈敏:踏遍青山十三年2(最终定稿).files\image005.jpg


2017年,小沟磷矿勘探野外验收,陈敏作汇报


陈敏说自己有两个孩子,一个孩子在山川江河,13岁,他对他充满了爱;一个孩子在乐山,9岁,他对她充满了愧。

2011年,陈敏迎来了女儿。彼时的陈敏正在野外一线,分身乏术,偶尔抽时间回乐山,还没来得及多抱抱孩子,又得匆忙返回项目驻地。年幼的女儿经常问妈妈的一个问题是:我的爸爸到底什么时候回来呀?一句简单的提问,让陈敏心中充满愧疚。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逐渐懂事,年幼的她显然还无法完全理解父亲的工作和理想,只是耳濡目染下,她更懂得了父亲,更多了支持和点赞。

踏遍青山,陈敏靠的是勇气和毅力。青山顶上的陈敏,岷江河畔的妻子和女儿,像是被风筝线上牵着的两头,在陈敏勇气不足的时候,在他毅力下线的时候,家人都会通过这条风筝线,给他动力和能量,让他在前进的路上步履更加坚定!

2019年,陈敏担任了资源环境院院长。转型升级的压力、市场竞争的激烈、团队发展的方向……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从冷风吹打里走出来,从压力磨炼中成长起来,陈敏觉得,这些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化为了他前行的动力。

青山依旧,行者无涯……(文/龚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