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上一期,207地质队为大家带来了身边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本期,我们将带大家走近2020年优秀共产党员获得者:王嘉昆、石爱华、黄劲松、文俊,看看他们如何以一名党员的责任担当,在平凡的工作中演绎出不平凡:
王嘉昆:副队长、规划院院长,党龄15年
他说,要作一枚新时代的螺丝钉
王嘉昆
从技术员、项目负责,到实体负责人、支部书记,再到副队长。他以忘我的拼搏奉献,以“干”字当头的务实行动,以勇挑大梁的担当,在不懈的劳动创造中诠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时代新内涵。
勤学苦干,磨炼技术水平
他是一名长期穿梭在川藏线上的80后地质青年。2006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刚进单位不久的他,被分配到开创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四川省犍为县嘉阳煤矿同仁井田勘探项目,凭着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自强不息的工作态度,组织上安排他负责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工作,他在矿井里来回地走着,向矿区工人打听当时的工作现状,和项目人员共同拼搏两年时间,最后形成了一份令人称赞的研究报告,该项目荣获国土资源部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先进集体光荣称号。王嘉昆坚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他带领团队穿越崇山峻岭,在大相岭山脉之阴的四川省雅安-泸沽高速公路(荥经~汉源段)段,克服连绵不绝的雨雾天气带来的困难,高效完成了路基、边坡、桥梁、隧道等一系列详细勘察工作,获批交通部勘察设计典型示范、科技示范工程;在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广元至南充段工程地质勘察项目中,他带领项目人员翻阅大量书籍,收集沿线资料,合理利用线位资源,灵活运用技术指标,遵循“安全可靠、适用耐久、和谐相融、灵活自然、因地制宜”的原则,高质量完成了桥隧、边坡、防护工程的勘察设计,获2016-2017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他致力于提升自身专业理论水平,组织实施的《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建设现状与展望(马边县绿色矿业示范区建设方案)》在省地矿局第一届水工环地质技能培训会中代表207队展评,获得与会专家高度认可与赞扬;撰写的《廖家岩危岩体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等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2019年获聘为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土地矿权评审中心专家库水工环地质专家、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专家(地质灾害方向),王嘉昆现已成为一名集技术、管理、经营于一身的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言传身教,培养优质团队
2019年王嘉昆担任规划院院长时,正值地勘经济严重下滑。这时的他,以敏锐的市场意识和过硬的业务水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认真贯彻落实队党委“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组织支部党员干部、青年团员多次学习研究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共同探讨如何进行改革创新、破题解难,鼓励团队成员立足岗位、勇于创新、扎实工作、积极作为。他主动申请到西藏开拓市场,带领团队深入当地开展了大量走访调查。经研究、汇报、讨论后,就“民生之所盼,政府之所需,企业之所求”入手,从源头寻找项目,一举拿下两个大型勘察项目,打开了西藏市场。2020年,他更是带领团队放弃春节假期,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积极参与各类项目投标,拓展社会勘查及咨询项目,为进一步适应“清洁能源”勘察市场变化、增强竞争优势,他与团队成员齐心协力,主动对接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国家能源集团、三峡集团、国家电网等大型企事业单位,并通过努力成为他们的合作供应商,拓展了风电、光伏、水利电力等清洁能源勘察、地灾、测绘、土地复垦、土地规划项目,拿下了多个地灾、水工环、公路勘察、测绘等项目,部门产值实现逐年翻番。截至目前,规划院2021年已实施完成测绘类和地质延伸类项目60余个,总金额达2000余万元,人均产值达100多万。
王嘉昆同志经过十五年如一日不懈奋斗,2019年7月荣获“四川省地矿局首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2020年6月荣获“四川省地矿局青年五四奖章”称号。
时代在更新,王嘉昆也在不断进步,但他的初心和决心始终不变。“今后,我将继续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立足本职、保持本色,一步一个脚印,用精益求精的实践精神,言传身教的实际行动,苦练本领、坚定信念,做一枚新时代地质事业的螺丝钉,为建设中国西部地质创新高地的美好愿景奉献青春。”他说。
石爱华:地勘公司副总经理,党龄31年
他有着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的样子
石爱华
支部工作干在实处
在担任地勘党支部书记12年的时间里,他致力于各项党建任务和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切实做到将中央、省委各届全会精神要领向支部党员干部梳理传导,确保党务工作平稳运行,各项组织活动顺利开展,是一名党建工作的组织者、实践者、推动者。在新形势下,他时刻保持充电状态,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一种追求和一种需要,牢记作为一名支部书记的担当和使命。近年来,他结合生产经营和党员干部长期奋战野外一线的工作实际,积极与沐川县自然资源局党支部、峨边县自然资源局党支部、峨边县新场乡党委、峨边县新场乡庞沟村党支部开展支部联建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结合当地实际,运用本行业、各专业的技术力量助力沐川、峨边脱贫攻坚,并推动所在地项目落地生根,良性发展;他注重支部思想建设,创新活动形式,开启将党课上到第一线的新模式,邀请队党委班子成员、技术劳模、老专家前往沐川生基坪铜矿勘查项目、马边磷矿三号矿块勘查项目、沐川县河口铌、稀土矿预查项目上党课,宣传贯彻十九大以来各届全会精神,交流研讨实践技术知识,让支部党员干部受益匪浅。他致力于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创造地勘党支部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新格局。他曾四次荣获“207地质队优秀共产党员”,一次荣获“207地质队优秀党务工作者”,一次荣获“四川省地矿局优秀党务工作者”。
见义勇为冲在前列
他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听着“雷锋”的故事长大。他深知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2019年9月的一天,在海南省万宁市大花角景区休假的他,听到一位母亲的求救声,立即起身,冲进海里,朝着小孩溺水的方向拼命游去,由于对水情不熟悉,加之台风天后的海浪太过汹涌,小孩被海浪冲的越来越来远,他与三名见义勇为的“凡人英雄”拼尽了全身力气,最终也没能救回小孩,事后他们被授予“海南省万宁市第六届见义勇为先进群体”荣誉称号。他从参军入伍到207地质队工作,不管是当士兵、工人、干部还是支部书记,都秉承正义,恪尽职守,关心同事,扶贫济困,他曾与同学一起为甘洛县的11名贫困学子捐资助学,其中一名考上了西南石油大学。他时刻提醒自己,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石爱华同志,对党忠诚、爱岗敬业,遇事总是冲锋在前。他用实际行动,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常在常新,他坚信每一个人的进步都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的伟大梦想终将在接续奋斗中照进现实。
黄劲松:规划院驾驶员,党龄32年
平凡的付出,让人动容
黄劲松
“能为院里干点工作,就尽力干点工作”。黄劲松脸上泛起笑容,身材壮实的他把上身绷直了些,一双膀子看起来孔武有力。
很难想象,眼前这个汉子半年前才到鬼门关走了一遭。
2020年12月22日,盐亭县。和往常一样,天还没完全亮开,黄劲松便早早起了床。在部队和207地质队都是当驾驶员,常年与汽车打交道,让他养成了出门前检查汽车的习惯。今天的任务是到山上埋设水泥桩坐标点,吃过早饭,沿着盘山公路一路颠簸,汽车在黄劲松手上仿佛有了生命力般,跟随着山路的曲折萦回快速前行着。从大阳初升到夕阳西下,一天的任务在忙碌中告一段落,一车人有说有笑,开始往回折返。
快到盐亭县城,黄劲松感到胸腹一阵剧痛,虚汗直往外窜,视线也逐渐变得模糊。黄劲松立马意识自己身体出了大问题,但是想到手里还握着一车人的安全,他强忍剧痛,把车安全停靠到路边。
“我不行了……”,把车停好,黄劲松如释重负,丢下这么一句话便不省人事。
谈起抢救过程,黄劲松记得不清楚,只知道送到医院后被确诊为心梗。黄劲松笑着说,命大,因为抢救及时,自己捡回了一条命。
半个月后,黄劲松出院回乐山修养。单位给黄劲松安排了几个月的休假期。3月初,假还没休完,在家养身体的黄劲松坐不住了。
“看到规划院的同事们都在忙碌,自己在屋头耍起,有啥子意思嘛”,大病初愈的黄劲松实在是呆不住了,他主动找到院领导,提出上岗的要求。
回到熟悉的岗位,握着熟悉的方向盘,黄劲松心里感到踏实。这种“呆不住”的性子是刻在他骨子里的。
转岗到207的黄劲松经历了下岗潮,2006年他重新回到207上班,在平武等地工作两年后又转战雷波县小沟乡,彼时磷矿勘查正火热,项目部设在雷波,黄劲松说除了回乐山耍轮休,其余时间都待在了雷波,而这一待,就是10年。每年四五万公里的里程,对于一个驾驶员来说,似乎工作量并不大。但真正去过雷波,见识过那些陡峭和惊险的人,才能明白这几万公里路程的含金量。左边是深渊万丈,右边是绝壁千仞,仅容一车通过的泥巴路让人不寒而栗。
“习惯了,习惯了”说起这些过往,黄劲松总是轻描淡写,拥有35年驾龄的他,走山路早已是轻车熟路,但面对雷波的挂壁公路,还是不敢掉以轻心,这个汉子,心中万分谨慎,脸上却是写意般风轻云淡,举重若轻。
总是乐乐呵呵,脸上堆满笑容,大多数人看到黄劲松的第一眼都会给出这样的评价,谈起在小沟啃小面包和火腿肠的情景,黄劲松的乐呵劲儿又上来了:“在山上碰到商店,泡个泡面,再整点泡凤爪就安逸了。”说完,自顾自笑了起来,仿佛当年蹲在大山里的小卖店前,泡面就凤爪嘶啦嘶啦大快朵颐的场景又回来了。十多年的军旅生涯,把沉稳和乐观铸到了他身上。
1989年,在羊卓雍措湖下游,一根通信电桩倒在河中心,导致山南和日喀则地区通信中断,抢通通信电缆的任务下达到了黄劲松所在的部队。必须派人重新拉电缆过河。水流急,漩涡多,还要拉上电缆,负重大,人很容易被水冲走。这一年,19岁的黄劲松不畏困难,主动请缨,他二话不说,拉着电缆就往河对面去。也是这一年,黄劲松入了党。有人问他当时不害怕吗?黄劲松的回答简单直接而又真诚:年纪轻,爱调皮,不知道什么叫怕。
2020年初,黄劲松随项目回到西藏。身份还是驾驶员,但工作却不只是驾驶。黄劲松回忆,项目组驻扎下来以后,出车时间相对就比较少了,与此同时,项目组人手却不够。闲不住的黄劲松开始承担起了其他任务:协助技术人员组织搭建水上钻探平台,因为自己懂机械,又去参与钢绳布设,当兵时学的一点藏语也派上了用场,他主动参与到与当地藏民的协调沟通工作中,他的参与,让项目推进变得有序而稳当。
面对黄劲松,会觉得一切高大上的词汇都用不上。因为所有平凡与不平凡,在他眼里,都是小事,都是应该做的事。他是说自己不善于言辞,所以就多为大家做点事,这可能是一名共产党员最朴实无华的内心独白——真诚而让人动容!
文俊:地勘公司项目负责人,党龄8年
将实践与创新进行到底的后起之秀
文俊(左)
由于博学专注,同事们都称他“文院士”。如果从称谓上猜测,也许你会以为他是位耄耋老者,但当你走近他时,你却会豁然发现,他竟是一位地道的90后。他就是207队地勘公司项目负责文俊。
2014年7月,文俊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后到207队参加工作。7年来,他坚守“走遍万水千山,为国找矿寻宝”的初衷,孜孜以求、探索创新,像无花果一样默默成长,逐步成长为队地质找矿骨干。由于工作突出,作为队张金元劳模(专家)创新工作室成员,他被单位委派,分别担任队科研项目“四川省沐川—屏山五指山背斜地区‘三稀’矿产成矿规律与赋存状态研究”和地勘基金项目“四川省沐川县铌、稀土矿远景调查评价”的技术负责和项目负责。
说到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公司领导、普通员工都竖起大拇指。他坚持做一个项目,发一批论文,先后在《地质学报》《矿床地质》《中国地质》《矿物岩石》等EI、中文核心及科技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其中,《滇黔北威信凹陷晚二叠世沉积环境与层序地层格架下的聚煤规律浅析》获得四川省地矿局首届“大地杯”优秀地质科技论文二等奖,主持开展的“四川省沐川县河口铌、稀土矿远景调查评价”项目获2020年度队设计优秀奖和野外工作质量优秀奖,多次被评为队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者、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共青团员。
地勘公司总经理张金元这样评价文俊:“这个小伙工作不久就表现得非常优秀,他做人很低调,做事却高调,而且有着不怕吃苦、责任心强、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与文俊拉家常刨根问底谈及此事时,踏实稳重的他依然非常谦逊,他告诉我,父亲是位老煤矿工人,由于井下作业技术好,善于总结分析,所以感觉什么困难都难不倒他。就在工作前,父亲告诫自己,要干一行,爱一行,把技术学好学扎实,以后就不会没有饭吃。父爱如山,文俊将父亲的话深植于心,成为他学习和工作上的不竭动力。
2014年入职后的文俊被分配到了队资源评价所,很快被派往寿保煤矿普查项目,当时该项目处于尾声,他就从基础的工作做起,积极参与探槽编录和绘图工作。为了尽快提升自己,工作之余他主动学习《煤田地质学》《煤矿地质勘查规范》《野外地质工作编录规程》等,紧接着又参与了“贵州息烽县利发煤矿勘探项目”,熟悉了煤矿勘查的全过程,面对工作中的不足,他积极进行查缺补漏,学习岩石学、煤层对比、资源量估算等知识,并独立编写了成果报告中的“煤质”章节。通过经历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他在专业技术水平上有了大幅提升。
2016年起文俊又相继参与了“四川省雷波县西谷溪磷矿详查和勘探项目”和“云南乌蒙山区1:5万区调项目”,区调一干就是3年,跑路线翻越大山是工作常态,由于中午没有热饭吃,每天早上出门前他就在包里装上馒头,晚上回到驻地他又和大家一起加班整理资料。工作过程中,除了坚持学习理论书籍外,他抽空学习《野外地质素描》,也许是他对绘画有一定天赋,很快便学会了地质素描,在每次的野外检查中,成都地调中心专家对他做的原始记录和素描图都给予肯定,通过努力,项目最终获得2幅优秀、1幅良好,成果报告优秀的优异成绩。
2019年,文俊首次担任“沐川县周家湾铜矿普查”项目负责,通过工作,207队在沐川首次发现了新类型古风化壳-沉积型铌、稀土多金属矿。6月开始,在领导、专家的指导下,他认真编写沐川铌、稀土矿预查项目申报书并成功立项。尽管立项成功了,但更大的压力又来了,他心想万一未中标,之前的辛苦岂不都付之东流!于是,他又紧锣密鼓地带领项目组编制标书,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身先士卒主动加班,有时候一起劲,就加到了凌晨。通过大家努力,最终编制完成了近800页的标书,在2020年5月成功中标。7月底,队党委书记郭建洪到项目检查指导工作并开展慰问,指出要续作成功,文俊回忆说:“当时压力相当大,但为了不负所望,确保续作成功,我只好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他坚持从沟通交流、工作质量、找矿成果、科技创新四个方面进行突破,最终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实施方案评审、中期质量检查和野外验收均获优秀。他带领团队发表(含录用)论文9篇,创造性地提出了沐川地区晚二叠世铌、稀土多金属矿四阶段成矿模式。
近年来,文俊在做好传统地勘工作的同时,努力向绿色矿山建设、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生态修复等新领域积极拓展。相继完成马边县绿色矿山建设方案编制、20多个省-市-县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四川省立源化工有限公司金藏钙芒硝矿尾矿排土场生态修复实施方案等多个地质延伸项目,均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每年总有一批新人加入207队并来到文俊项目团队,作为张金元劳模(专家)创新工作室成员,文俊把帮助新成员的成长当成自己的责任,在工作中对大家严格要求,倾囊授艺;生活上倍加关心,嘘寒问暖,给予鼓励。他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干工作要干就要脚踏实地好好干,要有成为行家里手的坚定决心,要有责任心和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在困难面前要顶得住,立得稳”。以他为榜样,项目团队形成了“执行到位、勇于创新、创造一流”的工作氛围。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文俊,这位被207人称为“院士”的青年才俊,正以他的默默坚守和点滴付出,带领团队投身于“地质科技创新”的大潮中,犹如一把锋利的尖刀,披荆斩棘,用青春热血书写地勘事业的新华章。(文稿整理:胡宇 周显川 龚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