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企业“走出去”路在何方?
2011-05-05
文:


    近日,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山东省等省(区)国土资源厅,内蒙古地矿局等相关单位的多位领导和地质专家齐聚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就地勘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如何走出去、向哪里走出去面临的几种风险及防范措施展开了研讨,为地勘企业会诊把脉,给企业走出去指明方向。

    4月中旬,由内蒙古国土资源厅主办、内蒙古地矿局承办的内蒙古自治区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举行。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姜建军、综合处处长杨学军,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管理与发展研究室副主任陈丽萍以及河南省、山东省等省国土资源厅多位地质专家聚集内蒙古,就地勘企业走出去的焦点和重点问题展开了研讨,共同为地勘企业走出去会诊把脉。

    近年来,我国主要短缺矿产品对外依存度逐年增高,许多矿种对外依存度已超过或接近50%,其中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达63%、钾肥70%、铜75%、镍矿90%、氧化铝21%、铝土矿50%、铬铁矿和铂族金属90%以上,总体形势不容乐观。我国45种主要矿种到2020年,可以保障需求的仅有9种,其中铀、铁、锰、铬、铜、铅锌、铝土矿、镍、铂、金、钾盐、金刚石等13种紧缺矿种的供需形势尤为严峻,利用全球资源是一种必然选择。

    地勘企业抓住机遇走出去,为国家提供资源保障

    山东省地矿局有关专家认为,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周期长,发达国家仍是拖累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而新兴经济体继续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金融危机虽然对矿业带来严重的影响,但危机之中也有难得的机遇:一是矿业权合作门槛降低;二是矿业权经营成本降低;三是资本市场准入条件放宽,国际融资机会增加;四是我国政府加大了境外矿产资源互利合作的支持力度,相关优惠政策及支持措施相继到位;五是我国矿业企业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

    专家们认为,这次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没有动摇矿产资源的三个基本面,即矿产资源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没有改变;矿产资源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稀缺性没有改变;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没有改变。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姜建军指出,从我国矿产资源现状到境外矿产勘查开发现状、国际矿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来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完全依靠本国资源满足发展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是必由之路。我们要利用科技的力量和勘查技术走向省外、走出国门,统筹协调,加强合作,推进境外矿产勘查开发。他同时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境外矿产资源勘查缺乏复合型人才,需加强国内企业人才的培训。

    另外,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关于走出去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矿业合作,建立可靠的境外资源供应基地,实现资源互补,对于我们减少对外依存度,提高国际资源合作的话语权,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鼓励企业走出去 坚持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并举

    国土资源部有关专家认为,领导重视,是境外勘查开发工作的重要保障。一直以来,国土资源部对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非常重视。徐绍史部长在2011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提到:我国资源需求旺盛,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视,地质找矿体制机制发生重大变化,财政投入和社会投资大幅增加,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面临良好机遇。在我国矿产勘查开发10~15年的窗口期,一方面要利用充足的外汇储备,谋划布局,鼓励企业走出去;另一方面又要利用资源产出国加大合作愿望,深入开展国际合作。汪民副部长在2010年天津国际矿业大会上提到:我们将继续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坚持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并举等。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的专家指出,当前走出去一方面要科学规划、科学论证、科学布局;另一方面,政府、地矿、企业要联动,在当前要注意发挥中国因素(技术+资金+市场)的相对优势,在对外谈判中把握主动性。除此之外,还要按驻在国的法律办事,尊重当地的宗教、文化、习俗,善于发挥当地人员的本土化优势,要有社会责任心,不能损害驻在国的利益。

    发挥技术优势,扎实推进走出去战略

    目前,国内许多在境外做市场的地勘单位成效显著。比如山东省地矿局已在10余个国家开展了矿产资源勘查,勘查面积近5万平方公里,在10个国家已取得矿业权171项,重点推进了澳大利亚、秘鲁、刚果(布)、印尼、埃塞俄比亚五大资源基地建设;江西省地矿局采取一队一国的方式拓展海外业务,并鼓励局属各队优势组合,伊朗地调局将其在伊朗阿巴德金矿勘查项目作为勘探规范,并颁发伊朗国家找矿一等奖;中冶集团拥有5家境外全资子公司,在60多个国家设立分公司,在10多个国家设立15家海外企业;五矿集团在15个国家建立44家海外企业。这些单位和企业也成为扎实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典范。

    建立和完善境外勘查开发机制,企业不再盲目走出去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的专家认为,我国尚缺乏统一的境外资源发展规划及有效的协调机制。勘查投资与矿业并购投资发展极不平衡,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从投资规模看,以中小规模为主;从规划布局看,缺乏权威的具体的区域和项目体系规划,企业境外资源勘查开发多为自发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从投资主体看,资源需求企业与地勘单位之间,非资源性私营企业与矿山企业、地勘单位与地勘单位之间联系脱节,不能构成需求、资金、管理、技术的统一体。与国际矿业公司相比,我国走出去的勘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有相当大的难度,无法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制约了走出去的效果。

    专家们还表示,当前,我们应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地勘企业不再盲目地走出去。比如切实加强信息服务;地质先行,加大境外地质调查工作;组织实施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积极探索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机制;加强人才培训与交流,搭建合作平台、构建国际合作格局。同时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要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对外要形成合力,不能盲目竞争形成不必要的内耗;要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合作原则,只有这样走出去才会持续、健康。

               (本文来自201155国土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