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建明建议:摸清“底数” 动态“体检” 夯实国土空间规划基础
2020-05-28
文: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会5月21日15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作为全国基层地勘行业唯一一名全国政协委员,一年来,王建明总是力所能及地跑基层、蹲现场,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源,力求在提案中,找准党和国家对地质工作需求的切口。


参加两会前,王建明就提案内容向专家们征求意见和建议

“今年,我是第三次参加全国两会,作为百万地质大军的代表,围绕地质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建言献策是我不可推脱的责任。必须在地质工作这个‘前哨站’,努力当好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探矿人’,确保‘建言建在需要时’。”王建明说。

王建明说,土地是岩石、土壤、植被、地表水和地下水等诸多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是建设生态文明、保障粮食安全、开展空间规划等重要工作的关键资源要素。

近年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发挥专业队伍技术支撑作用,先后在全国开展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耕地质量调查等调查评价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我国土地质量的基本情况,但还存在着间隔周期太长、覆盖面不够、标准不一、综合研究不足等问题。

在王建明看来,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基础上,开展土地质量调查评价,摸清我国土地质量“底数”,不仅是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治理水土污染问题的必要条件,也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先行基础,还是调整优化农业布局、发展现代农业的科学支撑,更是划定国土空间“三条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依据。

“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土地质量调查,给土地做一个详细的体检,因地制宜,保证农业的产量和质量,做到每一块土地宜粮则粮,宜果则果,宜草则草。”王建明说。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王建明在广泛征询了多位专家的意见后,在提案中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是完善土地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兼容兼顾的土地质量分类、分级等标准⠼/span>二是全面部署各类土地质量调查,特别重要区域开展更高精度的土地质量调查评价,为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和精准绘制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提供基础数据三是加强农用地质量动态监测,对农用地进行定期“体检”,进一步摸清元素在土壤中迁移、富集的动态规律,构建土地质量动态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推动农用土地土壤质量类别划分和安全利用,确保农牧产品质量安全,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四是开展土地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加快摸清污染地块开发利用总数,探索治理修复经验,提升治理修复能力,保障土地利用安全、人居环境安全五是强化多学科综合研究。

其中,强化多学科综合研究,王建明认为尤有必要。“地形土壤、气候条件、环境污染、农业生产等多种因素均会对土地质量造成影响,建议开展多学科、跨学科系统研究,引导地质、农业、林草、气象等专业队伍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进行合作研究,加强相关科技创新技术成果在土地质量提升、土壤污染治理、农产品培育、农产品安全等方面的应用与推广。”

2019年王建明两会提案回顾

全国政协委员、省地矿局局长王建明去年撰写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提案》受到自然资源部的肯定,在办理过程中致函王建明征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保护的意见,并将在已经启动的“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规划前期工作中参考吸收。据了解,目前自然资源部正组织编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指南,逐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同时尽快出台实施加快推进生态修复技术规范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