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队女地质队员甘晓玲
前不久,国土资源部、四川省专家组到四川会理拉拉铜矿接替资源勘查现场调研、监审,一位专家指着一名正在机台忙着编录的女地质队员说:“嘿,又是你哈。”专家一眼便认出了曾经见过几面的这位女队员。她,就是我队女地质队员甘晓玲,人们心目的最美地质队员,地质一线的格桑花,403人心中的花。
甘晓玲,37年如一日,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她的足迹,雪域高原奋战斗近10载,随丈夫连续四年双双奋战雪域高原,演绎了一段高原地质夫妻的美好佳话。她先后参加了包括四川白玉县呷村特大型银多金属矿、巴塘夏塞中型银铅锌矿、四川会理拉拉铜矿等多个大中型矿床的勘查项目,编录过的岩心接近20万米。
从1976年参加工作那天起,甘晓玲便像千千万万青年人一样,怀着一颗火热之心和远大理想,来到了当时还在四川会理大山深处的403队当了一名技术工人,但心里却引以为自豪。那时的地质队,需要热血青年,但更需要有专业知识的地质队员,于是当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她参加了七十年代末期队自主办学设立的“七二一”工大的学习,为以后的地质工作提供了专业知识基础。
征战高原,巾帼不让须眉
天当被,地当床,与大山为伍,与帐篷为伴,是地质队员的真实写照。
甘晓玲第一次上高原矿区工作,还要追溯到80年代末期。那时,403队从凉山州转战到四川甘孜州白玉呷村银多金属矿开展详查工作,由于地质工作的需要,她和几位女队员跟随男队员一道奔赴高原。矿区来了女队员,男队员们把她们当成国宝一样的保护起来,其实这是有原因的。据说,曾经发生过,当地藏民用麻袋绑走过女地质队员的事件。因此有人开玩笑地问甘晓玲:“你不怕藏民背去做老婆吗?”她说:“我不怕,我们一起有好多男同胞哩。”
呷村分队部住地海拔,而矿区海拔最高的机台有,高差之大,决定了工作的艰难。每天早出晚归、风餐露宿那是再平常不过的。无论天晴落雨,还是结冰下雪,她照样和男队员们一道上山地质填图,照样和男队员们上机台编录,照样和男队员们一道拉钻机,她丝毫不落后。回到住地,每天都是精疲力尽,一觉醒来,第二天照样上山。
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1993年,403队顺利提交了《四川省白玉县呷村银多金属矿区银矿勘探地质报告》,提交独立银矿矿石储量B+C+D级781万吨,探获B+C+D级表内银金属储量1867吨和大量共生铅锌铜金等,探明呷村矿床是一富银、铅、锌、银、铜的多金属特大型矿床,其潜在经济价值达73.94亿元。 1995年,勘探报告荣获地矿部找矿成果二等奖。白玉呷村矿于2006年竣工开发,已成为国家的聚宝盆和地方的经济支撑。
夫妻双双上高原,高原夫妻美名传
甘晓玲,做事认真、为人低调,2004年一2007年,因为她随丈夫连续四年上高原,在海拔的无人区——甘孜州道孚农戈山铅锌矿、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州巴塘夏塞银铅锌矿,夫妻俩同甘共苦,相偎相依,共创找矿佳绩,演绎了一段高原夫妻的美好佳话,从此原本并不知名的她变得小有名气。在403队,甘晓玲夫妻成了高原夫妻的代名词,至令还令人称赞和传扬。
90年代中期到2003年,国家地质项目严重萎缩,队上许多职工下了岗,甘晓玲也不例外。为此失落过、伤心过,但她很快振作起来,在矿山上打工,总算没有丢掉自己的地质专业。2004年,听说403队四川甘孜州道孚县农戈山铅锌矿风险勘查上马,她便自告奋勇随丈夫一道上了高原。
“太阳晒脱皮,天天穿棉衣,氧气吃不饱,乱石满山跑”,这是当地人对农戈山的生动描述,听了就让人望而却步。当时,有些人听说如此艰苦,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上高原。但尝过打工滋味的甘晓玲,却毅然选择了上高原,一是觉得在队上工作踏实、有归属感,二是专业技术有了用武之地。
在农戈山工作过的队员回忆说:“农戈山那个苦啊,只有亲身体会过的人才知道那个滋味。”是的,嘴唇干裂、呼吸困难、头昏脑胀,恶劣的环境条件无时无刻考验着每个队员身体和意志。有的队员因严重的高原反应被送下山去就再也上不来,但甘晓玲却咬牙坚持了下来。
强烈的紫外线,不久就让甘晓玲变成了高原红。零下10多度的气温,一早起来,洗脸帕冻成了冰棍,水管常常冻裂,只能雪水煮饭,天性爱美的她,能洗上一次澡那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雅拉雪山,是藏区四大神山之一,最高海拔,山顶终年积雪。农戈山矿区,就位于这座著名的神山之中,工作区海拔在以上。许多人怀着对神山的敬畏,只能远远的膜拜,而甘晓玲和她的同事们有幸近距离感受,这无疑是一种荣幸。神山的落日余辉更是美丽绝伦,女性爱美的天性让她对神山顿时充满一种敬仰之情。
6月底的农戈山地上还是厚厚的积雪,根本看不到路,去机台的路全是她和同事们一铲一铲刨出来的,她走在挖出的道路上,连头顶都看不到。去机台的路还可以挖,但上山地质填图、地质测量的路可没有办法全挖出来,只有用棍子探着前行,可稍不注意就有掉进积雪之险。据说,一位搞测量的队员曾经不慎失足滚下雪坡差点见了马克思,幸亏同伴救援及时才幸免于难,听起来就让人心有余悸。虽然甘晓玲每次穿了长统水靴,但每次回到住地靴子里面仍然全是雪水,只好烤干后下次再穿。有同事在行走中不慎滑落了雪镜,雪光就立即灼伤了眼睛。就是在这样的生命禁区,短短不到半年,她和同事们便出色地完成了3000多米的钻探岩心编录和野外地质填图工作。作为高原矿区的女地质队员,她的表现难能可贵,让许多男队员不得不刮目相看。
2005年,403队与西部矿业合作,承担了甘孜州巴塘县夏塞银铅锌矿风险勘查项目,她再一次请缨夫妻双双上高原,成了夏塞矿区唯一的女队员,没想到这一干就是三年。曾担任矿区技术负责的胡夕鹏回忆:“2005年3月,夏塞矿区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之时,她便作为先遣队的一员开赴矿区踏勘,为后续部队做准备。刚开始,住在由几根树木搭建而成的简易窝棚里,连个厕所都没有。就甘晓玲一个女队员,上个厕所都要跑到很远的树丛中,生活很不方便。”整个地质组就甘晓玲和技术负责人胡夕鹏是熟手,而其余队员全是新手,所以地质上的活路她样样都要干,还要指导年轻队员。她白天上机台,监控质量、分样、编录样样都做